儿童肿瘤患者,也可以在这做放疗了!
与成人不同
儿童肿瘤的发病
更像是某种偶然的“万一”
“万一”就意味着
难治,还难找地方治
针对一些儿童常见肿瘤
放疗就是较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但接收儿童放疗患者的医院相当有限
过去
深圳儿童放疗只能舟车劳顿到外地
现在
需要放疗的小患者们不必再奔波——
2023年年底,惠州的小星(化名)与同学们嬉戏时,频繁感到胸闷和呼吸不畅。她以为这只是因为最近体重减轻导致体力不支,因此并未向父母说起过。
然而到了2024年4月,小星母亲注意到女儿右侧颈部有一个明显的凸起,询问小星后得知——“这个肿块,已经长了有一段时间了……”
小星回忆,自2023年12月以来,她就感觉右侧颈部不太舒服,一直以为是长时间低头造成的,网络上称之为“富贵包”,因此也没有太在意。
父母立刻带小星前往当地医院进行检查,经过颈部和胸部的CT扫描,显示双侧颈部及纵隔有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医生怀疑是淋巴瘤。
[ 颈部淋巴结肿大示意 ]
进一步的PET-CT检查,确认了小星双侧颈部(II-IV区)和纵隔(1-8区、9R区)多发肿大淋巴结,并显示代谢活动增强,这进一步支持了淋巴瘤的诊断。
最后,医生对小星右侧颈部的淋巴结进行了活检,结果确诊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期为IIA期,属于中危组。
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在我国占淋巴瘤的8%~11%,主要集中在15~30 岁和 55 岁以上年龄段。
首发症状: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多发生在颈部或锁骨上。
全身症状:发热、盗汗、瘙痒等较多见;以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发热为起病症状;周期性发热(Pel-Ebstein 热)约见于1/6 的患者;瘙痒可为唯一全身症状。
确诊手段:淋巴结活检发现 R-S 细胞确诊。
治疗方式:主要采用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
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被诊断出恶性肿瘤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好在医生向小星一家解释,霍奇金淋巴瘤对化疗和放疗非常敏感,建议先进行化疗,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放疗。
在当地医院,小星接受了两个周期的标准方案化疗,化疗后PET-CT的疗效评估显示为SER(缓慢早期反应)。医生建议继续进行第3-4个周期的化疗。
不忍看着孩子继续化疗的痛苦,做了一些功课的小星父母各自请了假,准备收拾东西前往广州问问能不能放疗,因为他们得到的消息是:目前周边地区只有广州的医院,能够接收儿童放疗患者。
没想到,却被医生“拦住了去路”——
因为就在深圳龙岗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也已开始接收儿童患者
这让小星的父母感到非常欣慰——他们不必再带着孩子四处奔波了(因为龙岗就在家附近!)。在医生的建议下,小星转诊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进行放疗评估。
放射治疗科主治医师廖俊芳表示:“放疗有副作用,可能影响心肺功能和发育,不是所有儿童淋巴瘤患者都需要。” 儿童是否接受放疗,需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和化疗反应,经过多学科讨论制定个体化方案才能确定,这样既能治病,又能保护孩子的未来健康。
根据最新的NCCN指南
儿童肿瘤放疗的应用应根据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进行个体化决策。若2周期化疗后疗效评价为RER(快速早期反应)时,可免去后续放疗。并且放疗照射范围不再像以往那样采取广泛照射的策略,如斗篷野,倒Y野等照射。
现代治疗方法倾向于只对受累的淋巴结部位进行放射治疗,从而显著缩小照射范围,降低放疗相关副作用。
以小星为例,患有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IIA期,中危组)的患者,在接受2周期化疗后评价为SER,并计划在完成4周期化疗后接受放射治疗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肿瘤医院院长助理、放射治疗科主任金晶教授强调,针对儿童患者,医生在做决策时必须特别谨慎:
在8月至9月期间,小星在放射治疗科接受了累及部位的照射治疗,采用了VMAT放疗技术,治疗过程非常顺利。十一假期后,小星顺利回归校园生活,并将继续进行定期复诊。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
通过高速动态多叶光栅、连续可变剂量率、可变机架旋转速度等,以优化的连续单次(或多次)弧形照射完成治疗。
这种技术具有更大的照射范围、更灵活的调整、更精准的照射和更好的剂量聚焦效果,在早期肿瘤和复杂肿瘤的治疗中表现出明显优势。
最后还有一点小科普
孩子患上肿瘤
除了放心交给我们治疗外
各位家长在陪伴孩子进行放疗时
也要注意日常护理哦~
01:放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家长应该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并调整饮食和药物。
03:放疗期间,患儿的日常生活也需注意调整。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感染和受凉,定期监测体温和体重变化,及时处理不适症状,确保患儿的整体健康和康复进程。
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副主任 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处长 北京协和医院博士生导师 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助理 放射治疗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 临床擅长: 擅长直肠癌、胃癌、肝与胰腺胆道系统肿瘤、乳腺癌、泌尿系统肿瘤、淋巴瘤和软组织肿瘤的规范化放射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熟练掌握国内外最新的放射治疗技术,如立体定向照射、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质子/重离子放疗、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等。 • 专家简介: 致力于放射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30余年。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文章百余篇,刊登于Journal of Oncology, JAMA子刊等期刊。牵头多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北京市首发重点、北京市与深圳市多项临床与转化研究课题。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深圳大学招生、带教硕博士、博后接近三十名。 • 出诊时间: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 特需门诊:周四下午 放射治疗科 主任医师 放射治疗科病区主任 • 临床擅长: 儿童肿瘤如淋巴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及软组织肉瘤,鼻咽癌、宫颈癌及食管癌综合诊疗及放射治疗。 • 专家简介: 从事放射肿瘤学临床及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协会鼻咽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放射治疗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 出诊时间: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特需门诊:周五上午 放射治疗科 主治医师 • 临床擅长: 儿童肿瘤如淋巴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及软组织肉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规范化放射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掌握国内外最新的放射治疗技术,如SBRT,IGRT,射波刀、质子放疗等。 • 专家简介: 致力于放射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参与编书2部,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院内课题及IIT研究,以第一及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获2024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住培协同基地优秀临床带教。 • 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