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三名工程系列讲座之第五届血栓与止血检测的质量保证培训班成功举办
血栓与出血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其不仅局限于血液科范畴,往往涉及临床各科室。目前血栓与止血项目广泛用于出血性疾病诊断、术前筛查、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判断及抗凝、溶栓药物的监测等。为提高血栓与止血检验项目全程质量管理与服务,搭建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平台,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会同深圳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于2022年10月29日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顺利召开第五届“血栓与止血检测的质量保证培训班”。
会议齐聚多位血栓与止血领域检验专家学者,围绕血栓与止血项目在临床开展实践中的质量控制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享与交流,会议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此次会议对促进深圳血栓与止血联盟的检验医学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此次研讨班通过直播平台进行了在线学习与互动,会议热度超过8500人以上。
大会现场
开幕式致辞
会议伊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吴宗勇教授和深圳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袁小澎教授主持进行开幕致辞,两位专家均强调血栓与止血项目在恶性肿瘤及出凝血疾病中检测的重要性,对于出血和血栓性疾病提供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开幕式主持人 吴宗勇教授(右)与 袁小澎教授(中)
部分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会议精彩锦集
会议讲座环节,第一位授课专家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崔巍教授进行录播分享《血栓与止血筛查项目质量保证》,从血栓与止血项目检测目的及筛查临床意义、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和案例分析等方面与检验医学同仁展开精彩的授课分享,深入浅出地呈现了临床凝血常规检测项目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
崔巍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检验科主任齐军教授带来了题为《血栓实验室相关检测助力临床诊疗》的课程分享,齐军教授介绍,新型凝血检验项目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的重视,尤其是血栓四项更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她从血栓四项的临床意义及平台建设以及结合具体临床病例进行结果解读,分析了血栓四项在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文献报道,强调血栓标志物是可反映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血管内皮系统早期改变的指标,可以应用于肿瘤患者的血栓风险评估体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黄春秀副教授以《十问APTT单独延长》为题,阐述了APTT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从而引出关于APTT单独延长的十个临床问题思考,分享了相关临床经典病例及处理措施。
齐军教授主讲
黄春秀副教授
常用血栓与止血项目的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对血栓与止血试验进行临床实践中的全面质量管理非常重要。
在下午的会议培训班中,主要就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分析前、中、后的质量保证展开,分别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凌利芬副教授从《凝血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角度出发,讲述了主要发生在实验室外的分析前质量控制环节,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宣教、标本采集运输、实验室间接收运输,从而进入检验程序预处理的过程,通过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显示标本采集量错误及标本凝固为常见影响凝血检测项目的检验前因素。因此,针对临床及护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协调各环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沟通至关重要。
凌利芬副教授
深圳市中医院曾学辉副教授从《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分析中的质量保证》出发,分享从人、机、料、法、环、室内质控、室间质控等各环节的控制及持续改进,内容详实的介绍了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以满足质量要求和临床及患者的需求。
曾学辉副教授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余志勇副教授进行了题为《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分析后的质量保证》的授课分享,他强调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结合案例重点分析结果审核和报告发放,他指出,要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与临床查房和病例讨论,掌握与临床沟通的能力。
余志勇副教授
本次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的授课专家吴宗勇教授主讲《血栓与止血检测的标准解读》,从检验标准、指南与共识获取途径;血栓与止血相关标准、指南与共识目录及重点解读一个凝血指南三个内容进行分享,他表示,学会查找及使用相关指南,并在实际使用中总结经验有助于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吴宗勇教授
本次大会共有6位深圳市检验领域的优秀专家担任会议主持嘉宾(排名不分先后,按照出场顺序)分别是:深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袁小澎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陈卫布副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丘创华副教授、深圳市儿童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付笑迎副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董孝平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张丽副教授。
会议主持人风彩
陈卫布副教授
丘创华副教授(右二)
付笑迎副教授(右)
董孝平副教授(中)
张丽副教授(左)
闭幕致辞
此次继教研讨班已连续举办五届,受到全国各地同行们的广泛关注、支持和好评。作为血栓与止血联盟质控委员,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交流及平台建设,促进形成区域性共识,只有严格执行标本的质量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指标,才能保证获得科学可靠的检验结果,才能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