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 有她行动”——日间诊疗规范化输注中心示范项目在我院正式牵头启动
近日,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作为学术指导单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中国健康 有她行动”日间诊疗规范化输注中心示范项目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正式启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王绿化教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杜亚宏秘书长、阿斯利康优赫得执行总监赵慧中女士等众多领导和专家共同启动了本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常建华教授主持。
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王绿化在启动仪式上指出,“进一步规范日间诊疗质控管理和输注流程,对于提升肿瘤诊疗质量至关重要。我们希望肿瘤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及时提升日间病房输注中心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早日实现。”
大会主席、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马飞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乳腺癌诊疗目前已进入了多种治疗手段百花齐放、创新药物层出不穷的崭新阶段,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和治疗手段的涌现,对诊疗过程进行标准化、个体化、精细化的管理愈显重要。以往“医生开方、患者给药” 的粗放模式,更应该被规范、安全的全新诊疗过程所取代”。
常建华教授指出,日间诊疗规范化输注中心全面覆盖诊疗前、诊疗中、诊疗后的患者规范化管理,对日间输注的医疗质量管理、流程管理、制度规范都有明确要求。同时,规范的日间诊疗输注中心除了原有的日间输注外,还要包括治疗前患者输注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治疗中患者用药和疾病宣教、不良反应预防,治疗后患者的院外随访管理等,让原来患者在医院短时间节点的医疗服务模式,扩展成长时间和全病程的患者管理和诊疗模式。
肿瘤治疗日益“拥挤”,日间诊疗模式成为国家和医患共同目标
据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全球癌症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疾病负担重。随着早诊早治及外科手术、创新药物等的进步,如今中国肿瘤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已大幅度提高,然而中国晚期肿瘤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仍远低于国际水平。因而如何进一步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升肿瘤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和生存获益,特别是提升日间诊疗输注中心的建设正当其时。
主办方、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黄正明院士指出,我国日间诊疗相比欧美起步晚,但随着肿瘤医院日益“拥挤”,“白天看诊,晚上回家”的日间诊疗模式,因其方便、安全、经济性,越来越成为医院和患者的共同需求。据统计,在人员和区域不变的情况下,日间病房服务能力至少可提升50%,因此,这也成为国际非常普遍的人性化医疗服务模式。
这一先进有效的肿瘤诊疗方式也促使我国积极行动。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发展日间手术作为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激发了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的积极性,目前近60%的三级公立医院都开展了日间医疗。
马飞教授指出,日间诊疗模式是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重要补充,通过缩短患者在院时间,提高诊疗效率,结合患者疾病教育,从而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高社会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患者诊疗费、家属陪护费等,从而给患者、医院和社会三方均带来巨大获益。
输注中心是日间诊疗规范化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日间诊疗输注中心是日间诊疗质控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为了响应国家和卫健委的政策要求,提升日间诊疗输注治疗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由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学术指导、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中国健康有她行动——日间诊疗规范化输注示范中心项目”应运而生。
主办方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秘书长杜亚宏介绍道,项目将在全国1000家试点医院对医护人员、药师等开展培训,使其深入掌握规范地开展药物输注治疗的知识和理论。在此基础上,遴选出 500-600家医院建立药物输注治疗规范化示范中心,打造药物输注治疗的标准样板,最终让患者受益。
规范化输注中心模式,让医院和患者都尝到甜头
日间诊疗规范化输注中心模式,最大的受益者是患者。该模式除了让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输液服务,还能充分利用患者诊疗前、中、后疾病宣教的时机,赋能患者相关的药物知识、疾病知识、治疗手段、不良反应管理乃至营养康复等权威信息,使他们更配合医生治疗、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起抗癌信心和希望。
马飞教授介绍,日间诊疗规范化输注中心模式,是医院提升质控能力的需求。2022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指出,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情况和监督检查结果将纳入医疗机构评审等工作,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日间诊疗规范化输注示范中心项目”恰逢其时,既满足了医疗机构建立规范化输注示范中心推广先进经验、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输注质控能力的需求,也有助于提升医院在综合评审中的综合评分。
创新药改变治疗格局,日间输注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研究部主任李苏教授在讲课中介绍,肿瘤治疗药物从传统化疗药物到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到抗体偶联药物(ADC),创新药物的不断出现让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
以新一代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商品名优赫得)为例,DESTINY-Breast03研究最新数据显示,德曲妥珠单抗在患者的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均表现出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善,德曲妥珠单抗组中位PFS为28.8个月,是对照组恩美曲妥珠单抗的4倍(6.8个月),延长了22个月,为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和生命的希望。
马飞教授介绍,靶向生物用药多半是静脉输注给药,肿瘤患者每次输液都需要住院,效率非常低下。包括ADC药物在内的创新药物与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相比,在给药方式、给药剂量、输注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规范化输注中心可以满足肿瘤患者的复杂输注需求。
建设日间诊疗规范化输注中心,让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黄正明院士指出,“健康有她” 日间诊疗规范化输注中心示范项目是针对日间诊疗中关键环节进行的改变,希望随着项目的落地可以纲举目张,让乳腺癌患者管理向着全程化、规范化、个体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让患者得到更满意、更安全的治疗,助力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
“日间诊疗规范化输注中心的建设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让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服务更多的肿瘤患者;而且还提升了患者对乳腺癌诊疗服务的满意度,这一创新模式缩短了患者的院内就诊时间,而居家康复也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让肿瘤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王绿化教授总结。
会后,与会专家在王绿化院长的亲自陪同下,参观了深圳医院日间治疗病房输注中心,马飞教授在考察后,也对我院日间病房输注中心的高标准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