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卫健委】“我的器官全长反了!”主任:不行,我得摇人
身边有个“路痴”
是什么体验?
好消息是
他们一般会提前出门
预留迷路时间
坏消息是
你到了,他还没到
▽
来源:“网易哒哒”公众号
你过去地铁口接吧
很可能看到一个人
拿着手机导航
正在原地转圈圈
记住
永远不要跟“路痴”说东南西北
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前后左右
底图来源:“网易哒哒”公众号
如果你是一个“路痴”女生
我唯一的建议就是
▽
赶紧找个方向感好的男朋友
有了他
别说路走反了
就算器官长反了
他都能保你“一路平安”
你别笑
“我就是器官长反了”
阿香人生中第一次正经看病,就像一个恐怖片。
那是40多年前,医生戴着听诊器,眉头一紧,脸慢慢扭曲,听诊器都快“慌”了。医生又清了清听头,越听越慌——
来源:soogif
听不到心跳,可阿香活生生坐在自己面前。医生拿着听诊器满前胸找,居然在右侧听到了清晰的“咚咚咚”——
这才知道她的心脏长反了。
多年后,阿香在医院照过x光,才知道自己身体的秘密:不仅心脏长反了,是器官全长反了。
心、肝、脾、胆等器官,位置与正常人完全相反,就像正常脏器照镜子看到的那样。
原来她就是传说的:
“镜面人”。
来源:腾讯医典
有一种说法是,这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突变有关,发生几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
“镜面人”可怕吗?
江湖上一直有“妖言”惑众,一些人把镜面人当成了“怪胎”,搅黄了多少好姻缘。
但阿香用亲身经历粉碎了这些谣言。
重要的事说三遍:除了器官长反了,镜面人和正常人并没有两样。
来源:b站用户“遇见更好的科普”
阿香和身体里的“镜面器官”相安无事处到了70多岁,生活一切正常,她生了3个女儿,都不是镜面人。
如果没有意外,她将顺风顺水过完这一生。
偏偏,她其中一个器官“闹事”,医生要在身体里“动刀子”,事情就变复杂了。
右肾长了5厘米的瘤子
医生:我们可不敢动你
今年9月,阿香在体检中被查出,右肾里长了一颗5厘米的肿瘤。
虽然只有5厘米,但复杂度高,恶性的可能很大。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会侵犯临近器官,甚至全身转移。
▲肾癌(来源:腾讯医典)
女儿小玉从小就知道妈妈是“镜面人”,可一听到妈妈的肾长了肿瘤,她头都大了。
“镜面人”平常没啥问题,可一旦要手术,费的就是医生,不是哪个医生都有这种“拨乱反正”的能力。
江西老家的医生直接摇摇头:“我们搞不定,你们最好去北上广。”
可是北上广“医海茫茫”,找谁去?
小玉说,妈,别了,还是先去深圳碰碰运气吧,起码我照顾起来方便点。
这一碰,就让她碰到了一张“王牌”:
全国前十的高手,王东文。
方向感贼好
“闭着眼,都能找到地库里的车”
王东文是全国肾及肾上腺手术排名前十的专家,为人极“抠”:
舍不得让病人多流一滴血。
今年6月,他受邀到上海,在全国最top的微创泌尿外科年会上做手术直播。同行形容他的手术“教科书级别”:
近乎无血(白色)状态。
但面对“镜面人”阿香,这样的技术还不够“火候”。
打个比方,你在内地开车极溜,加速、变道、加塞,又快又准。但第一次去香港,也得傻眼。
人家香港的车都是右肽,靠左侧通行,走左转专用道:
完全反着来。
方向感差点,都很难上手。
来源:电影《情圣》
偏偏,王东文天生是个方向感极佳的“老司机”,脑子里自带“GPS”。
4年前,他被肿瘤“国家队”引进深圳,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同事们很快发现,每次出去开会、吃饭,这个“老同志”常常能最先找到车。
学生郭文敏说,“不管多复杂的停车场,他都能最快找到车位”。“我们还在找车,他已经先我们一步找到,还在车上打了好几个电话了。”
这绝对是祖师爷追着喂饭吃。
因为外科医生最需要的天赋之一,就是空间感。
来源:电影《盗梦空间》
学生时代,王东文的解剖学成绩优异;在生活中,他从不迷路,初次去到一个陌生地方,凭直觉就能找到路,北京地铁站、纽约地铁站,指哪打哪。
方向感好的人,似乎对气味也特别敏感,身为泌尿外科医生,王东文一闻患者的尿,就能大致判断患者病情轻重。
不过,面对“镜面人”阿香,他还是不敢大意。
他必须“忘掉”以往的解剖学,一切都要反着来。
王东文带着团队,为阿香的手术讨论了好几天,他的脑子里,早已“画好”了一幅镜面器官的结构图。
按照传统办法,可以“摘肾”除瘤,可阿香肾功能不好,这会导致她的肾功能进一步受损,严重时需要透析治疗。
所以,他为阿香选定了最适合的“保肾摘瘤”手术。
风险和难度因此加大?
莫得事,他自己和团队担着。
可让病人家属担心的是,住进医院一个多星期了,有句话他一直没说:
啥时候手术?
医生:别急,我先摇“人”
在医院里,无人不知王东文是“科技BOY”。他对科技充满好奇,爱琢磨事,遇到医学难题,喜欢从期刊上找答案,用“黑科技”解决问题。
“镜面人”带来的第一重压力,就像内地司机第一次去香港,得先“认路”——看看右肾旁边,都是些啥。
在普通人身上,右肾的邻居是肝,现在变成脾脏和胰腺……手术中就要保护好这些新邻居,尤其脆弱的胰尾,一碰就碎。
来源:soogif
他们还要重新规划手术路径,精准定位切口。
这仅靠医生空间感还不够,他们还得“摇”个帮手。
因此,他们利用3D技术重建了阿香的体内结构,“预览”一下肿瘤大小、位置、周围都有啥。
预览了才知道,阿香比普通人多了一根肾动脉,“躲”在肾静脉的背后。
要知道这个手术需要暂时“掐”了肾动脉,一根肾动脉本来很难找,现在多了一根就更难了。
为了确保手术的精确、安全,王东文决定,再摇一个“人”:
达芬奇机器人。
达芬奇是啥?
手术机器人,身穿钢衣,“三头四臂”。
来源:医疗纪录片《我的白大褂》
它的四只“手臂”都能540度灵活转动,深入到人手难以到达的部位,还可以过滤掉人的“手抖”。
来源:医疗纪录片《我的白大褂》
它有高清裸眼3D, 眼睛能把“看”到的东西高清放大10倍,头发丝一样的毛细血管,也无比清晰……
医生操作着它,可以在人体里——
剥小龙虾
▽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缝葡萄皮
▽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除了达芬奇,10月25日手术当天,王东文还“摇”来另一个帮手——VR(虚拟现实技术)。
医生操作手术的同时,还能查看虚拟的3D建模,确保每一刀都不会切歪。
术后回到病房,阿香打着呼噜就睡了,扰得小玉睡不着。
可母亲的鼾声让她很安心:
妈妈挺过了“镜面人”最难的一关,手术平安,肿瘤切了,肾功能也没有受损。
她去感谢王东文时,这位I人大专家浅浅一笑,场面就冷了,像极了记者采访他时的场面。
“我确实不喜欢聊八卦。”
可记者跟这位“老司机”扯到自动驾驶时,王东文一下子两眼放光:“我喜欢这个问题。”
随即又低头思考,自言自语道:
学生贾杰东解释说,他把热情都放在了术前晚查房,要和病人击掌,给他加油鼓劲。
这可能是王东文最“E人”的时刻。
另一个“E人”时刻是在今年8月的中国医师节。
王东文站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第三届“深圳好医生”的奖牌拿在他手里,熠熠生辉。